二一组卷网 - 小学试卷 - 五年级下学期试卷

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西小教育集团2024-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

二一组卷 日期:2025-04-15 类型:语文月考试卷 年级:五年级下学期 浏览:9
积累与运用。
  • 看拼音,写词语。

    爷爷告诉我,他小时候住在乡下。每天fú xiǎo_____时分,他便早早起床到山上gē cǎo_____,喂了羊再去上学。放学后,他还会拿着chú tou_____、chǎn zi_____到田里帮父母干农活。孩子们的玩具很少,草丛中的mà zha_____、qīng tíng_____就是他们的玩具。他们的课外读物也很少,看的最多的就是小人书,从rú jīsì kě_____的阅读中,他认识了shén jī miào suàn_____的诸葛亮、wǔ yì_____高强的梁山好汉、神通广大的孙悟空……这是他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事。

  • 选出每组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,填序号。
  • 给左边的字加上合适的偏旁,变成新字组词语。

    [俞]  _____树   _____快

    [内]  _____喊  收_____

    [胡]  _____蝶   _____芦

    [旁]  _____晚_____ 文

  •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)。
    A. 昼出耘田夜绩麻, 村庄儿女各当家。(把麻搓成线) B. 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?(为什么) C. 没地不还你钱,再筛三碗来我吃。(没有) D. 好一个齐整风筝!(精美,精致)
  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(      )。
    A. 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,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。 B. 古朴的小镇街道上,满是天造地设的古建筑。 C. 听说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,李老师喜不自胜 D. 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,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,影响学业和事业,请勿自误
  • 下列词语与现在的说法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   )。
    A. 墨客——文人  客官——顾客 B. 官府——政府  伙计———服务员 C. 掌柜————店主  客舍————旅店 D. 印信——书信  驿站———招待所
  • 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?判断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)。

    ①身穿金甲亮堂堂,头戴金冠光映映。手举金箍棒一根,足踏云鞋皆相称。一双怪眼似明星,两耳过肩查又硬。

    ②身长八尺,面如冠玉,头戴纶巾,身披鹤氅,飘飘然有神仙之概。

    ③一双丹凤三角眼,两弯柳叶吊梢眉。身量苗条,体格风骚。粉面含春威不露,丹唇未启笑先闻。

    A. 孙悟空  诸葛亮  王熙凤 B. 孙悟空  周瑜  薛宝钗 C. 二郎神   诸葛亮  薛宝钗 D. 二郎神  周瑜  王熙凤
  •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(     )。
    A. 《祖父的园子》一文中,作者直接抒发了对祖父和园子深沉的爱和思念。 B. 《月是故乡明》中,作者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 C. 阅读古典名著时,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,应反复琢磨,透彻地理解其意思。 D. “鲁智深倒拔垂杨柳”“吴用智取生辰纲”“千里走单骑”都是《水浒传》中的故事情节。
  •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。
  • 根据积累填空。
口语交际。
  •  五(1)班的同学们正在讨论“怎样表演课本剧”,请你补全他们的对话。

    婷婷:我们学过很多课文,也了解到一些经典的人物,大家讨论一下哪篇课文更适合来表演课本剧吧!

    文文:我建议选《草船借箭》这篇课文,因为这篇课文_____

    婷婷:我同意。这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诸葛亮、周瑜、鲁肃、曹操等人,我觉得斌斌忠厚守信,特别适合扮演上述四人中的_____。

    文文:当表演到“诸葛亮答应三天之内完成造十万支箭的任务”这个片段时,扮演诸葛亮的人表情要_____,扮演周瑜的人表情要_____。

阅读。
  •  现代文阅读

    (一)景阳冈<节选>

    那一阵风过处,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,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。武松见了,叫声:“呵呀!”从青石上翻将下来,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,闪在青石边。那个大虫又饥又渴,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,和身望上一扑,从半空里撺将下来。武松被那一惊,酒都做冷汗出了。”说时迟,那时快。武松见大虫扑来,只一闪,闪在大虫背后。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,便把前爪搭在地下,把腰胯一掀,掀将起来。武松只一躲,躲在一边。大虫见掀他不着,吼一声,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,振得那山冈也动。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,只一剪。武松却又闪在一边。原来那大虫拿人,只是一扑,一掀,一剪,三般提不着时,气性先自没了一半。那大虫又剪不着,再吼了一声,一兜兜将回来。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,双手轮起梢棒,尽平生气力,只一棒,从半空劈将下来。只听得一声响,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。定睛看时,一棒劈不着大虫。原来慌了,正打在枯树上,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,只拿得一半在手里。

  •  现代文阅读

    (二)故乡的小镇

    ①我常去江南,熟悉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水乡小镇;我作客中原,领略过“驴马满街转”的山区小镇;我远游云南边陲,欣赏过芭蕉树掩映竹楼的傣家小镇……然而,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。

    ②故乡小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。古时候,这里梓树成林,绿遍乡野,因此,人们给它取名为“林梓”。早先,古镇就一条窄窄的石街,不到一里长。两边是一些木拼门的店铺,一家挨一家,鳞次栉(zhì)比。店门两边的墙____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。镇西头是一座石桥,通扬运河从桥下浩荡北流。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小镇人。

    批注1:这句话将“墙砖”比作____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

    ③小镇的黎明是欢快的。晨曦初露,四乡八村的农民便头顶晓星残月,肩挑手提,来小镇赶集。木屐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板上,叮咚作响,似一支悦耳的晨曲,唤醒了酣睡中的小镇。早起的商家卸下门板开始招揽顾客。蒸笼上的包子热气腾腾,烧饼店里的油香弥漫在空气中。

    ④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,集市上人头攒动,男女老少,或蹲或站,一脸憨厚相。他们虽也讨价还价,但决不缺斤少两。地摊上农副产品应有尽有。青菜、包菜、蒜、葱闪着亮晶晶的晨露;盆里鲢鱼、鲫鱼时而摆尾游弋,时而又蹦又跳;大公鸡、小鸭子在买卖人的手中扑腾、挣扎……日头渐高,赶集的人陆续散去。此时,屋顶上被熏得乌黑的烟囱,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炊烟。

    ⑤故乡的小镇似从江南移来。一座座茶楼临河而立,赶集的农民带着自己劳动果实换来的喜悦,登楼小憩(qì)。热情的小伙计从烧得通红的火炉上,拎下直喷蒸汽的大铜壶,总是向被饮浅了的茶盏里勤勤地斟着,把小镇的早晨和人间的情愫斟得滚热滚热……

    批注2:

    ⑥小镇的夜是静谧的。只有镇公所门楼下挂着的两盏大红灯笼,映出一份橘红的亮色,给小镇的夜平添了份朦胧的诗意。

    ⑦时光荏苒,而今,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。狭窄的石街不见了,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,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取而代之。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,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。透过飞檐亭阁,雕梁画栋,同样能感受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。

习作。
  •  我们常常期待长大,其实,长大就在一瞬间。那一刻很短,但那一刻留下的回忆却很长很长。打开记忆之书,曾经让我们感觉自豪的、惊喜的、难过的、悔恨的“那一刻”浮现在眼前。请你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选择一件印象深刻的事,以“那一刻,我真        ”为题目写一篇习作。要求:把题目补充完整;将事情的重点部分写具体,记录真实感受;400字左右。